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大资源平台 ■ 大数据高地

查找

把脉美丽县城建设 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2022-04-28 09:34:44    作者:于长英 乔嘉雯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围绕这一目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两项重要战略。从国家发展的总体格局看,县城作为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联系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及作用至关重要。美丽县城建设已成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县城的发展还有更加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地区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考察、召开会议研究东北振兴之策。东北县城发展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安全、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推进资源枯竭型城镇转型发展、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能否落地实施。但从目前东北县城建设的普遍状况来看,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人居环境质量不高、产业转型进程较慢、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等诸多短板,进而导致城镇发展缺乏特色、人口及产业吸引和承载能力不足,不利于保障国家战略更好地实施。因此,以美丽县城建设为重要牵引,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县城的建设水平,加强城镇建成环境的“承载力”和“魅力值”,将有力助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针对这些目标与问题,打造东北特色的美丽县城,要着重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着力加强对粮食生产、生态保护的服务能力。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县城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以及保障农业生产服务和产业链延伸的核心载体。东北土地质量高、耕地规模大。要以县域为单元,保证优质耕地数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要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补充,保障和壮大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的驱动作用,支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落地生根。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生态资源丰富地区,要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县城为核心载体,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为这些地区的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贮碳纳碳等重要生态功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提供动力来源和服务基地。

二是着力优化生产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支撑。

由于东北地区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中的特殊性,区域内县城的资源型特征明显。从产业类型上看,东北县城大致可以分为工业、农林业和近年来新兴的旅游业三大类型。优化生产空间布局,应在科学分析不同类型县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一县一业一特一优”高质量发展格局,形成县城核心竞争力。“一县一业一特一优”是优化生产空间布局的方向标。以县城为中心,构建城乡统筹、互动的产业链条,是优化生产空间布局的路线图。提高园区建设标准、推动存量空间再利用,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行动书。东北县城转型要集中力量和有限资源,对有产业发展前景、有竞争优势和对县城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产业进行创新和改造,既要瞄准“特色”,又要突出“优势”,打破偏重工业、偏生产性、偏资源消耗性的格局,向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三是着力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美丽县城建设过程中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东北县城在转型过程中,应着力推动城市更新,全面加强县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体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容量与品质作为核心任务,增强吸纳新增服务人口的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东北县城。由于东北县城深度老龄化、劳动人口外流严重,应着重补齐老人、儿童设施及环境配套短板,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圈。对有矿坑遗留的县城,开展矿山综合修复治理,实施废弃矿山生态复绿工程,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对矿山进行盘活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相生共融。推进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项目,焕新县城面貌。全面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及管网配套水平,构建品质便捷、保障有力的市政公用设施网络。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满足居民各项需求的实施方案,增强居民获得感。

四是着力弘扬和延续历史文脉,塑造特色风貌。

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拥有大量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工业文化和融合文化。在建设东北美丽县城过程中,要以县城为展示窗口,重视突出东北文化特色,努力挖掘、弘扬历史文脉,重塑新时代背景下的东北特色文化,并使其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县城的特色发展和塑造特色风貌提供可持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同时,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尊重县城自身发展历史,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近年来,东北地区县城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在美丽县城建设领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瓦房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通过推动生产格局优化,瓦房店产业加快全面振兴,高层次现代产业体系得以初步构建。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四化五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实效。轴承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服务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升级。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以及高品质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乡居民的用水、用电、供暖水平大幅提升。绿化工程稳步进行,生态宜居的城市风貌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形成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格局。

实践证明,以美丽县城建设为牵引,联合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共同缔造,可以有力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未来,东北地区县城发展的实践,还将为美丽县城建设提供更多的范本、更丰富的内涵。对于东北地区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应持续保持关注并开展相关探索。

•于长英

ImageFetcher (1).jpg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大连公司(筹建)总经济师,人文地理硕士,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高级经济师。曾主持国家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项目——“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获国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参加“中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土地》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乔嘉雯

ImageFetcher (2).jpg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大连公司(筹建)城市规划师,区域与城市规划硕士。曾参与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土空间规划》《庄河市国土空间规划》等项目。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