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强化协同作用 实现生态发展——关于松滋市小南海湖小流域系统化治理的思考
2022-06-30 10:26:56    作者:聂俊英 韩成铁

小南海湖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东南侧,湖体水面面积约300公顷,毗邻长江支流松滋河与松滋河的支流新河,上游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城市排洪沟,下游为松滋河,终点为洞庭湖。小南海湖水质由于上游城区的生产生活影响逐年变差,水位受雨水量影响波动大。根据松滋市政府对小南海湖的整体定位,迫切需要对小南海湖的水质进行生态化提升。提升小南海湖水质,对涵养具有山水林田湖草的多元化生态基底、助力松滋市的生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提升湖体水质和水量

小南海湖的目标水质为地表水IV类(湖体),上游城市排洪沟红旗渠水质目标为地表水IV类。同为IV类水水质条件下,河水水质比湖水水质指标要求低,比如河水总氮与总磷含量可高于湖水。由于湖体的生态承受力相对较弱,加上上游河水要求较低,因此将城市排洪沟红旗渠原先的入湖改道入河,以减少河体污染物对湖体的输入,入湖污染物总量可以减少50%,湖体的水质与生态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ImageFetcher (8).jpg潜流人工湿地兼具郊野公园功能

为保证小南海湖的生态基流,从上游水体——新河引水。新河上游水质全年稳定在地表水Ⅱ~Ⅲ类水质,流量稳定,可实现小南海湖的活水功能。河湖连通完成后,小南海湖的主要指标已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同传统的思路不同,该项目从水质差异本身而非治理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用生态、绿色、低碳的方式,从本质上解决了湖水水质与水量引起的生态退化的问题。

协同控制尾水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

为保障穿城河的生态基流、提升城市下游水体的生态多样性,项目在约52公顷的小南海湖生态保护区的退渔还湖区域,建设了人工湿地、稳定塘、植草沟等设施,以控制松滋市城南污水处理厂4万吨/天的一级A标准尾水;雨天收集2.3万吨/天的初期雨水,通过人工湿地处理后补给红旗渠。该项目的实施削减了下游洞庭湖流域入湖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约1750吨/年、氨氮约470吨/年、总磷约45吨/年,对控制污染物有较明显的作用。在建设人工湿地时,充分利用现状鱼塘的机理,保留乡村记忆。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在控制初期雨水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形成郊野公园,达到了山水林田湖草保护的总体目标。

ImageFetcher (9).jpg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水质兼具蓄洪功能

在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前设置了雨水调节塘。利用小南海湖周边村庄汇水沟收集农田排水和初期雨水,将水通过调节塘沉淀12~24小时,之后引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有效控制受污染水进入小南海湖的量。在河道蓝线外的绿线内建设人工湿地,预留一部分空间收集与处理初期雨水。通过植草沟、人工湿地等设施控制小南海湖周边农田排水的面源污染、道路与村庄的初期雨水污染,形成水环境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体系。

协同保障水生态、水安全和水环境

小南海湖下游为松滋河,汛期水位高于小南海湖,需要通过强排将城市来水排入外河。为降低小南海湖周边农业、农村受涝水威胁的概率,项目配套完善了排涝设施:适当拓宽现有排洪沟渠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扩建排涝泵站,将圩内7立方米/秒的排涝能力提升至15立方米/秒,将小南海湖的排涝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减少了城市下游农田受超标涝水减产的风险。建设成果通过了2021年的强降雨考验,事实证明,小南海湖流域排涝设施达到设计目标,实现了对周边农业农村的生产力保障。

河湖连通工程让小南海湖的水动力得到了有效保障,在削减水污染的基础上,还提升了湖体的自净能力。排涝设施的扩建与完善实现了城市建成区水系到下游排放水体的全链条排涝功能,城市下游水体周边农田受涝水影响的风险明显降低。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水质净化系统与排涝系统。既增加了滞洪调蓄空间,又丰富了小南海湖流域的生态多样性,为松滋市生态旅游、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松滋市郊区主要产业为农业,周边农田都有灌溉需求,现状渠道水量不足。项目在建设与拓宽新河引水渠、治理与拓宽红旗渠与泄洪渠的同时,调研农村灌溉用水量,结合需求建设了农业灌溉取水闸,提升农业供水能力;聚焦小南海湖水系的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多重目标,在水系河沟两侧设置农用取水闸。

在提升水环境、优化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的同时,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实现了生态补水、防洪排涝、农业供水等多重效果。

该项目结合松滋市政府对小南海湖的远期规划定位——发挥小南海湖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人文特色,围绕“文化旅游、滨湖观光、运动游乐、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定位,整体开发小南海湖。通过河湖连通、污水处理厂尾水治理、城市面源污染与农业面源控制,小南海湖区域已经从一个“富营养化湖体”变身为“滨湖湿地公园、湿地修复示范区、户外活动目的地、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典范,实现了生态发展。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