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重庆“135”模式破解公租房小区治理难题
2022-09-26 20:46:50    作者:陈斌

从矛盾纠纷较多、治安案件频发的“问题小区”到邻里和谐、居民称赞的温馨家园,重庆市城南家园和江南水岸公租房小区实现了美丽蝶变。记者采访发现,这得益于重庆市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创新探索的“135”公租房治理模式,以党建联席会议引领方向,用三种工作方式、五大具体行动,从方向、方式、方法三个维度促进公租房小区良性治理。

城南家园和江南水岸公租房小区地处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5.1万套,入住人口达15万人,是重庆市建筑面积最大、入住人口最多的连片公租房小区。

小区居民以住房困难家庭、无住房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人员等群体为主,其中失业、失独、残疾、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较多,低收入人群比例大,人员构成复杂。小区租户流动性较强,陌生人社会特点突出。

此外,由于公租房小区往往没有业主委员会、租户委员会,区级部门、街道、公安等治理主体多,横向协调的统揽力度不够,磋商议事约束力不足,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管理真空的现象,导致一些群众利益诉求难以及时妥善解决。如何在矛盾多发地找到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在多方共治下画好最大“同心圆”,成为公租房小区治理痛点、堵点。

重庆市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直面公租房治理困难,创新探索“135”公租房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重庆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赵剑敏介绍,他们以党建联席会议引领方向,用智慧平台、网格体系、多元服务三种工作方式,实施物业服务优化、家园环境美化、关爱帮扶深化、矛盾问题消化、文明素养强化五大具体行动,从方向、方式、方法三个维度促进公租房小区良性治理。

重庆市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统筹,辖区街道、物业服务企业、派出所等单位参与,构建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搭建事务共商协调平台,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公租房小区大事、难事,对议定事项建立工作清单、定期督办,推动相关责任主体、辖区单位形成工作共同体,用党建强化对小区各单位及各项工作引领,聚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比如,通过党建联席会议,统筹分散在各部门的幼儿园、中小学、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让公租房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通过智慧平台、网格体系、多元服务三种方式为公租房小区治理赋能增效。针对公租房小区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主动融入数字化改革浪潮,以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配租数据库为基础,整合民政、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公安等多方信息,做到住户、房源管理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信息在一个平台集中呈现、集成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协同治理。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创建全市首个“数字警务站”,通过引入智能视频、人脸识别等系统,在8个组团构建了85个数字网格化防控模块,实现“一张清单、一屏作战、一体运用”,使得城南家园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

统筹党建、政法、民政、应急等区级部门下沉到基层的人员经费和资源力量,按照“一栋楼设置一名网格员”的原则,将城南家园公租房片区划分为85个网格、江南水岸公租房片区划分为46个网格,配齐网格人员,实现公租房网格管理全覆盖。

积极组织多元服务,推动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开展“周五群众参管日”“小管家服务队”“公租房社区邻里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邻里感情,满足公租房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重庆市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还通过深化推进以“公租房·百姓家”为内核的家文化建设,培育公租房小区文明风气。充分尊重公租房小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呈现出民心“聚”起来、各方“动”起来、阵地“活”起来的良好局面。

公租房小区居民自治热情空前高涨,近3年志愿者队伍从不足百人壮大到13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训讲座670余次,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220余场,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提升了公租房小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城南家园和江南水岸公租房小区环境美了、矛盾少了,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居民的好评,租金收缴率达到100%。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