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筑牢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生命线”——《大美城乡 安居中国》摘登之四
2022-10-19 21:36:25

城市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家园。水、气、热、交通、环卫、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与城市运转、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是现代城市的“生命线”。维护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对保证正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破难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质增效,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和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显著提升,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构建与城市“共生共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内需补短板、推动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主引擎,是促就业保民生、建设共同富裕的主阵地,更是调结构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这次会议,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通过体系化提升效率,坚持绿色、智能、系统、安全的发展要求,坚持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水平建设中统筹安全发展,在高品质供给中提升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安不忘危久久为功 为“生命线”编织“防护网”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坚持守住城市安全的底线。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公园、垃圾处理设施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实行台账管理、逐项整治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结合实施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着力构建燃气安全标本兼治长效机制。做好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做好对城市内涝的跟踪监测和极端天气、突发风险的预警工作。推动城市综合防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全链条、社会化协同的多级防灾救灾减灾与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应对安全风险的综合防范能力。

2020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开展普查、掌握设施实情,加强统筹、完善协调机制,补齐短板、提升安全韧性,压实责任、加强设施养护”4个方面10项工作。要求到2023年年底前,各地要基本完成设施普查,掌握存在的隐患风险点并同步消除。

坚持系统观念,在统筹上下功夫。坚持从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完整性谋划推动工作,改变就水论水、就路论路的做法,将城市作为巨型复杂系统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大地,做到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统筹城市工作的各个方面,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提高城市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不断提高人民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让群众自觉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入参与到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群众建设城市的主动权。

清洁低碳安全利用 守护城市能源生命线

城市供气、供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福祉,党中央高度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与安全,指导各地持续提高供热、供气水平,让人民群众住得更舒心、更安心。

着力推动老旧燃气设施改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推动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202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各地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马上规划部署,抓紧健全适应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2年抓紧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