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双塔市集:在菜场里遇见一整个苏州
2023-02-27 21:12:21    作者:王璇

柴米油盐,聚拢起是烟火,铺展开是人生。摆放整齐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水产海鲜,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在菜场里,若干具象的元素交织,串联起人们的一蔬一饭,生活气息也在这里汇聚,化作舌尖上的万千滋味。

作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配套设施,菜场是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然而,随着各大电商的异军突起、生鲜超市的“遍地开花”、外卖软件的推广普及,逛菜场不再是一件必定要做的事,传统菜场的生存空间似乎正在缩减。但在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有这样一座菜场,在“大环境”下“逆流而上”,经过“脱胎换骨”,从以前的“脏乱差”变身为人人爱逛的“城市会客厅”。它,就是苏州市城市更新工作的成功范例之一——双塔市集。

·时髦的菜市场·

不久前,江苏省细化明确城市更新七大任务要求等五项工作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并向全国推广,苏州市老菜场更新的“市集模式”便位列其中。与简洁凝练的经验介绍相对应的,是双塔市集鲜活而明朗的转变,它逐渐从一种单纯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一个时尚的社交场域、疗愈的解压空间,为人们打开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场“可持续”的更新

沿着熙熙攘攘的平江路向前,来到苏州市古城区中心地带,顺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很快便能找到双塔市集所在。

市集建于1998年,原名双塔菜场,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到2019年,市集内各类设施设备已经老化,外观老旧、功能单一、配套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加上动线(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设计不畅,商铺空置率、客户流失率较高,整体空置面积达25%左右。

2019年,姑苏区政府联合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对双塔菜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项目以“助力城市创新治理,推动古城有机更新”为核心,由“内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沈雷主导,《梦想改造家》设计团队及平面设计领域大咖赵清等联袂助阵,历时近五个月,共同推动“双塔”从菜场到市集的蝶变。

“双塔市集项目实际改造面积2810平方米,新增了西侧河边市集区500平方米。我们以‘家的方向’为设计理念,从人与人关联的角度出发,将菜场看作连接社区生活中心的纽带。”设计师朱鎔全程参与了此次改造更新工作,他为“双塔”量身打造了改造方案,虽然已经过去三年多,但在谈及创作历程时,朱鎔依然记忆犹新,“‘双塔’改造的着眼点在于为人们打造美好生活的空间,建立从菜场到生活美学的生态链,回归市民对理想生活的期盼,通过建造温暖有序的舒适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市民幸福感。”

ImageFetcher (3).jpg

动线的重新设计是此次改造的亮点之一。相对于改造前单一的业态,设计团队在方案中设置了各类特色商铺,再根据具体设定与意向商家洽谈入驻,通过全新的业态吸引各年龄层人群,将传统农贸市场打造成兼具多种社区生活服务与生活美学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此外,动线设计方案在保留原有生鲜区的基础上,将其与小食区贯通,生鲜区的鸡头米、大闸蟹等食材可直接在小食区烹饪,食客们能第一时间享受到最新鲜的美味。户外的文化休闲区域与室内各功能区的连接还为城市开拓了新的社交场所,让市民在买菜的同时享受到另一种慢生活。

ImageFetcher (6).jpg

“城市更新一定是由表及里的,不是表面上的改头换面。各类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双塔’构建了强大的‘造血’系统,在这里,有机更新的理念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朱鎔说。

一次不计成本的尝试

除了以新业态推动双塔市集的可持续更新,双塔市集改造的另一个理念之一,是在“新生”中寻求菜场文化、建筑本身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现如今的“双塔”,正通过硬件的更新迭代,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规划非机动车位,方便市民停车,推动绿色出行;加装中央空调,增设新风系统、油烟净化机房,“消灭”各类异味;设置垃圾就地处置设备和垃圾分类亭,市集内部干净如新;排水系统得到优化,条状排水沟被取代;倡导无塑包装理念,鼓励市民使用环保菜篮……

作为国有企业,姑苏区国资名城发展集团下属的汇邻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邻公司”)挑起了此次改造的大梁,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筹1800万元装修资金,实现了“双塔”内外部环境的质的飞跃。

当提及前期的投入资金如何回笼、改造后的“双塔”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时,汇邻公司总经理陆智伟表示,虽然改造成本较高,但作为国资企业,不能单纯考虑资金问题,而应以实际行动打好头阵,展现担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为城市更新工作添足后劲。“双塔”的成功带来的不仅是整个姑苏区经济效益的提升,社会效益和影响力更是超出金钱衡量范畴。

自2019年7月10日张贴停业公告,到以市集的新身份重新亮相,双塔市集共经历了75天“闭关”改造。正式开业当天,62个生鲜商铺、9个小吃档口、6个沿街商铺、17个市集小铺均满铺开业。信息化系统采集数据显示,自试营业至今,双塔市集日均客流1.2万人(高峰时段1.8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双塔”这样的网红市集在姑苏区早已不是个例。自2019年起,姑苏区对30多个城市老菜场进行改造,随着双塔市集的变身,养蚕里市集、金狮市集、南环市集等也接连更新改造完成。政府在通过引入商业管理公司向产权人承租后,再由管理公司统一负责这些市集的内部装修、设施设备维护、消防改造、软装设计、智慧系统建设和后期运营等工作,最后以房屋租赁形式出租给经营户,通过收取租金及物业服务费等方式,保持收支平衡。

一处看得见的“江南”

在双塔市集,随处可见的店招上印着一些“看不懂”的文字,南北货区域的墙上有一本账本,仔细查看,里面的文字同样让人心生好奇。经过询问,原来这是一种古时起源于苏州的商业算法——“苏州码子”。汪曾祺在《草巷口》里写着,“他用一杆很大的秤约了分量,用一张草纸记上‘苏州码子’。”汪曾祺是从“草纸账”上认识“苏州码子”的,但现如今,认识“苏州码子”的人已经不多了。

ImageFetcher (5).jpg

“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是中国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它脱胎于南宋的算筹,因其方便计算,曾在民间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使用。随着阿拉伯数字的推广普及,“苏州码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中国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中药房中仍偶尔可见。

“双塔”LOGO的精妙设计,让这一逐渐消失的古代数字得以重现,在菜场里,打造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设计师以“苏州码子”为灵感,将其用毛笔书写后一一拆解,再组合构建,笔锋苍劲,一气呵成,“市集”二字以红章形式篆刻其间,以独特的巧思展现了古典精致的诗意江南。

除了将“苏州码子”元素巧妙地融入市集背景外,设计团队深入挖掘中国文化印记,突出复合性创新,以飞檐翘角的江南古典民居桃花坞为灵感,解构成当代艺术图形,勾勒出“小食”二字,将传统汉字与建筑民居融会贯通,极富创造力地呈现了苏州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之美。

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苏式文化,扩大苏式文化的全国影响力,双塔市集内部还设置了一处小型的共享表演舞台,不定期举办苏州评弹、昆曲等演出,同时提供才艺展示、举办分享会等各种功能,让市民在逛菜场的同时也能一饱眼福,感受在地文化。

·实用的菜市场·

从外表上看,双塔市集已焕然一新,但从内核上来说,它仍需回归菜场的本质,满足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提档更新并不意味着只顾“面子”,丢了“里子”,改造的深层意义,是让居民能够在一个面貌全新的空间中,以最舒适的姿态,重拾以前的旧生活,把逛菜场变成一件既满足生活之需又获得文艺享受的事。

不变的实惠

改造后的双塔市集,俨然成为居民游客的“心头好”,变身苏州热门的打卡地,但在改造之初,质疑声却此起彼伏:改造后菜价涨了怎么办,小食区的油烟会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菜场里为什么要引进书店、咖啡馆……老旧的双塔菜场承载了周边居民共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认知,设计方案中的“新双塔”再高端大气,依然难动人心。因此,说服持不同意见的居民,成为改造工作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居民的思想工作是一定要做通的。在改造前,我们多次召开协调会,联合施工方、投资方、设计方一起,邀请居民代表参加,现场为居民答疑解惑,积极采纳意见建议,请设计师对方案进行修改。对于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的住户,我们积极上门入户,耐心讲解,彻底打消居民疑虑。”唐家巷社区党委书记陈钢说。

78岁的李奶奶是见证“双塔”转变的“老苏州”,自她出生起,便一直居住在姑苏区。“我从1996年开始就住在双塔菜场附近了,以前这里很破,都是一些流动的摊贩在路边卖菜,我几乎不会到这边来,改造以后,这里确实不一样了。菜的品质好了很多,基本都是去皮去根的净菜,回家都不用择了。”

“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吃上更多平价菜,让大家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是双塔市集运营的宗旨。在这里,环境虽然提升了,但生鲜区的摊位费仍按照改造前的标准收取,为的就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大的实惠。

ImageFetcher (4).jpg

在双塔市集里,有很多来自苏州东山、甪直等地区的菜农,他们下午就封摊回家浇菜,第二天清晨把菜从自家菜地运来售卖,这些自产自销的新鲜蔬菜中午就能被市民端上餐桌,很受欢迎。在保障商户应有利益的基础上,市集内每天还推出“平价菜”“一元菜”供市民选购,每日不仅有近10个平价蔬菜轮换摊,还加推6~8种惠民特价菜。一般来说,平价菜价格比市场价便宜20%~30%。

为方便顾客识别,汇邻公司在市集主要出入口对平价菜定点摊位、轮换摊位号及当日所售菜品、价格进行公示,市集室内也统一设置了“平价菜摊”标识。由于鼓励、支持商户不断加强产销衔接,市集内“平价菜摊”的投放品种和供应量越来越多,并逐渐向各品类延伸,惠及更多消费人群。

美食的家园

在双塔市集,“食”与“市”完美结合。早上来一块传统糕点海棠糕,中午尝一尝各式卤味,下午喝一杯苏州特有的碧螺春奶茶,晚上再品一品香醇的桂花米酒……怪不得食客们会将这里比喻成“一座沉浸式的苏州美食博物馆”。

市集分为生鲜区、小食区,共有经营户79户。生鲜区按照商品种类设置交易区,分别为冷冻、鲜肉、水产、豆制品、蔬菜、南北货、综合7大类,补足城市公共设施短板,满足周边居民生活所需。小食区内,集中的特色餐饮缩短了游客们熟悉一座城市的时间。糖水铺、茶馆、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新增酒肆、茶馆等15个特色档口,档口均设置“沿街门”及“市集门”,前后贯通,增加了生动而通透的视觉体验。

生鲜区里,范阿姨现场手包的馄饨、蛋饺是许多“老苏州”的挚爱,她娴熟的手艺,是双塔市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范阿姨已经在这里经营20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老双塔”。目前54个生鲜经营户中,像范阿姨这样默默坚守的老摊主有30多位。同为“老双塔”的还有经营蛋饼摊的张怀同,谈及现在的经营状况,张怀同十分满意:“生意很好,每天食客都排队买饼!”

除了传统的经营户,市集里还不乏“兼职”的“艺术创作人”。海棠糕、壹囍堂糕点是后引进的2个“非遗”品牌。“我们在石路南浩街小摊位上经营了许多年,海棠糕是祖传的手艺。后来市集邀请我们来这,现在不仅营业额提升了,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市民游客把传统饮食文化传播出去,特别好。”海棠糕第五代传人陈巧文说。

在市集中引入森彦咖啡馆、九分之一书店,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些崭新的业态,将菜场外部空间的区域优势发挥出来,为“双塔”注入了更多现代、年轻的元素,使它成为激发古城活力的“发生器”,也为百姓生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惬意。

贴心的“智慧”

经营户档案、菜价、营业执照、溯源公示、付款二维码……在双塔市集,这些信息全部被集中在一块清晰的显示屏上,一目了然,这样的显示屏是生鲜区中每个商户的“标配”。对于老百姓们最关心的农药残留问题,也能在显示屏上找到答案。在双塔市集,每年被送检的样品约1.1万个。以天为单位,在规定时间检测完毕后,结果被上传至政府网络平台,同时在显示屏上进行公示,方便查看,让市民更加放心、舒心。

在“双塔”营业之初,汇邻公司就配套打造了“汇邻智慧系统”,显示屏只是智慧系统的组成之一。每周,双塔市集都会对系统中菜品单价进行采集,再根据市场价格,调整摊位商品价格,智能平衡售价。在系统终端,还可以查询各经营户当天经营情况,并开展大数据分析,为来年合同签订提供数据支撑,择优汰劣,推动双塔市集长久发展。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