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泗泾古镇“焕新”回归 修旧如旧还原历史风貌
2023-03-23 10:14:02    作者:丁艳彬

“傍湖影峰入,抱席水如茵。”元末明初泗泾名士陶宗仪以一首《南村别墅十景咏》写出了松江泗泾古镇当年的美。如今,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古镇依然保存了完整的街河格局和传统的水乡风貌,并留存了丰富的历史建筑。

与许多古镇一样,泗泾古镇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也面临着文物保护不善、房屋年久失修、沿街业态凌乱等问题,古镇的保护和更新刻不容缓。2012年1月,泗泾古镇开启了“修旧如旧,以求其真”的保护与更新之路。目前,泗泾古镇史量才故居、马相伯故居、宝伦堂3个文保单位和程氏宅、孙士林宅、管氏宅等15个文保点已完成修缮,今年预计完成文保单位马泗滨堂和8个文保点的修缮。

拓展修缮范围还原古镇风貌

泗泾古镇现存大部分老建筑都可追溯至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房龄普遍在90年以上。但依据文物建筑修缮标准,一般来说,只有始建于1920年之前的建筑物才能被认定为文物,这也意味着,除54个文物保护点之外,泗泾古镇的很多老建筑无法享受文保“待遇”。

“但经过现场查看,多方专家一致认为,一些老建筑其实也具有保护价值,甚至跟文物保护点相比毫不逊色。”泗泾镇古镇保护与更新利用管委会工作人员说。最终,经过勘查,古镇十余处一般风貌建筑从200多处建筑中脱颖而出,被一并纳入修缮。

历经风雨侵蚀,古镇不少老建筑已有劈裂、糟朽等多重问题,修缮不易。为最大程度地实现“修旧如旧”,施工方特地从外省市的山村收来一些颇有年头的金山石料、瓦片作为修缮材料,同时,就地取材,在一些改造项目的拆除废墟里收集类似的条石、瓦片,整理备用。为了保证原有材料尽可能地应用在建筑物上,修缮人员对一些木结构采用了墩接法,即切除腐朽柱脚,再选取与原木材一样的木料进行墩接,并在表面涂刷保护漆,最后通过加设铁件抱箍,保证严丝合缝又牢固耐用。

为避免修缮对建筑本身造成损坏,在施工开始前,相关部门对每个文保单位、文保点都进行了采样,对一些重点点位进行拍照采集和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开展监测管理。若房屋在修缮过程中出现损害点,则会及时记录,若损害程度超出可控范围,则立即启动相应的保护措施。这样的监测会直到修缮完全结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发掘独特设计再现民俗风貌

雕花的梁头、金山石的砌筑、松木质的木构架……这些老建筑的传统工艺皆是泗泾本土风貌与人文情怀的重要印记,非常难得。而在“慢工出细活”的修缮过程中,还能不时收获更多惊喜。

泗泾古镇的民居建筑呈现格局小、空间紧、结构密的特点,但位于开江中路368号的宝伦堂(汪家厅)却是“大户”。2013年,宝伦堂被确定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经文物专家考证为清朝中期建筑。宝伦堂分为东、西两轴,天井两侧均有厢房,是清中期的典型二层建筑式样。宝伦堂虽在数百年间几经改造,但依然保存有鹤胫轩、船篷轩、弓形轩、走马楼等多种独特的建筑式样。

在对宝伦堂的修缮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整块石雕结构的地砖,地砖的中央是一块聚水池似的圆盘,四角分别刻有插着三支戟的花瓶、元宝、铜钱、如意,寓意“平升三级”、财运亨通。古镇修缮中,砖雕和木雕较为常见,全石雕却不常见,具有非常典型的泗泾本土经商望族建筑特征。未来,这块地砖将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供市民欣赏。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