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冰雪桃源地 塞外宜居城——吉林长春打造寒地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典范
2023-05-11 09:37:00

素有“北国春城”美誉的吉林省长春市,地处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是国家园林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突出做好“营水、添绿”两篇文章,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之路。基于北方寒冷城市的特质和当地实际情况,长春市海绵城市建设秉承“寒带低碳,绿色环保、生态宜居、韧性智慧”的原则,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系统化、全域化、严格化、专业化)同步发展。

在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长春市率先开展城市体检,建立常态化的体检评估制度,制定城市更新规划、计划,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地。以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海绵型城市。

高位统筹部署,“海绵”有法可依。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要想落地,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保障。2015年,长春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2019年,明确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规划条件,在全省率先开展施工图海绵城市专篇数字化审查;2023年,将《长春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纳入《长春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经过近年来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支撑,长春市政府投资类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社会投资类住宅、工业等项目均已形成常态化管控。一系列制度措施、标准导则和工作机制有力地支撑了长春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并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海绵城市示范工程。

科创先行,产学研用——建立东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实验基地

长春市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积极同科研院所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成功申请了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缝隙透水人行道、寒冷地区融雪剂弃流、全再生骨料雨水滞留设施等50多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专利,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条链,并于2016年建立了东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实验基地。长春市在实验基地内开展了透水铺装、雨水滞留、雨水净化、雨水回用等一系列技术攻关,为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寒冷地区的适用技术支持和宣教示范,受到了社会与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近几年,昆明市、沈阳市、哈尔滨市等地及吉林省内各市万余人次到海绵城市实验基地参观学习。吉林省各级领导、相关领域专家多次莅临实验基地参观指导,充分肯定了各类研究对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的贡献,同时也提出了发展期望与需求,强调要坚决树立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观念,全面开展寒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2021年,吉林省海绵城市跨区域合作科技创新中心成立,被确立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同年,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任长春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首席专家顾问,优化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开创了海绵城市“北方流派”。同时开展寒地海绵城市研究,并赴多地考察,打下坚实科研基础,为全域治理、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以人为本,示范引领——打造长春市第一座海绵型公园

劳谦公园经海绵化改造后被称为“水雾缥缈的水乡”,是长春市第一座海绵型公园,山水清丽,风景宜人。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长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劳谦公园原为弃管的荒废地块,园路铺装破损严重,雨天坑洼不平,积水严重。为增进百姓福祉,长春市秉承“绿色低碳”原则,融入海绵先进理念,对其进行改造。

ImageFetcher (15).jpg劳谦公园全景

劳谦公园海绵化改造采用多种形态的缝隙透水铺装和雨水拦污设施,此举不仅更适用于寒地海绵城市,还实现了大气、敞亮的整体铺装效果;公园内修建生态湿塘、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回用喷灌系统等海绵设施,既可以提供节流减排的设施,还能帮助“碳吸收”;公园采用的海绵技术造价低廉、节能环保、经济实用,高度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原则,打造低成本“海绵体”。

劳谦公园的升级改造,为长春市打造弹性海绵空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有力的保障。

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典型经验做法

在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长春市将海绵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结合北方寒冷城市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为重点,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将警苑小区打造成“会呼吸”的弹性海绵型小区。

2021年12月6日,警苑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成为国家发改委认可并推广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保障典型经验做法,被树立为“借力绿色低碳新技术,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整体提升”的典型案例。

ImageFetcher (14).jpg警苑小区改造后实景

警苑小区在海绵化改造前,由于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少物业维护,脏乱差现象明显,公共绿地变“私家菜园”,道路铺装破损严重,雨水径流组织不完善,内涝时有发生,各类基础设施失修失养严重,园区内只有污水管网,雨水与污水未分流,小区居民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小区改造过程中,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大量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避免大拆大建,实现源头减排、生态低碳。雨水花园采用新型“全再生骨料雨水生物滞留设施填料”,该项技术由北京建筑大学与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形成了吉林省地方标准,并实现了专利转化。具体是将建筑垃圾、秸秆等材料破碎处理后,铺在雨水花园上,省去了过渡层,无需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管,可准确控制入渗性能,不易堵塞、结构稳定,抗融雪剂性能强、水质净化效果好,在保证植物存活生长的同时,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也完美地契合了海绵建设“绿色低碳”的原则。小区道路采用预制的透水装配式道路基层,路边石采用PC仿石材混凝土,在硬度及抗冻融循环达标的基础上更加节能、环保。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施工速度,承载力高,完全能满足停车需求,效果得到了业界专家和当地居民的一致认可。

因地制宜,污涝同治——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重点项目

南溪湿地位于长春市伊通河流域上游,是伊通河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曾经的坑塘规划建设成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建设有效提升水环境、水生态,并结合海绵理念发挥调蓄功能。

ImageFetcher (11).jpg南溪湿地全景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绿、蓄水,发挥“净、蓄、用、保、融”功能,南溪湿地在原有水沟、鱼塘的基础上,扩大水域面积,增大调蓄量。在基本保留现有河道形态情况下,增加水下水草种植,并根据各段不同情况,辨证施治、分别用方。同时兼顾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作用,将紧邻湿地的东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部分尾水排入湿地进行尾水净化处理,最终排入伊通河主河道。湿地公园在伊通河上游依托河道建成,利用河道滩地及现有水塘、洼地建设人工湿地环境,模拟自然生态湿地。

经过治理和建设,南溪湿地公园成为一座集防洪减灾、生态保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湿地公园,被称为闹市中的“绿岛氧吧”“美丽长春的生态名片”,推动了“污涝共治”模式的高速发展。

融合自然,凸显人文——实现历史遗迹和绿地生态的完美融合

水文化生态园前身是始建于1932年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集“取水、输水、净水、送水”四大功能于一体,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始终是长春市唯一的净水厂。这座净水厂是长春城市供水历史的缩影,也是百姓心中一段最重要的民生记忆。

ImageFetcher (12).jpg水文化生态园实景

2015年11月,长春市“第一净水厂”迁址新建,留下了30万平方米城市腹地稀缺生态绿地。2016年~2018年,长春市将城市工业历史遗迹保护、城市生态绿地呈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水文化”为主题,以海绵理念为引领,修建了集历史与绿色于一体的水文化生态园。海绵设计最大程度地尊重历史文化遗迹,通过文化情境再呈现和历史建筑再利用,对储水工业遗迹景观进行改造利用,依据地形引导雨水径流,设计台地式雨水花园景观,并保留水池内部结构格局,融入复合活动的花园空间。

水文化生态园本着尊重现状、保护原有建筑、植被、地貌以及融合创新、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手段,完成了径流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利用三项重要指标。在低密度建筑区域内,针对雨水及再生水进行收集利用及雨污水净化处理,形成自净化的园区生态体系,使得原生植物群落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

ImageFetcher (13).jpg水文化生态园海绵功能区

几年间,工业遗址海绵化改造的水文化生态园获得了国际、国内五项大奖(2019MIPIMAward——全球建筑界的“诺贝尔奖”、2019ASLA专业奖·综合设计类荣誉奖、2019IFLA开放空间类杰出奖、2021LA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第13届金盘奖总评选年度最佳城市更新奖),实现了人与水、自然、历史的和谐共生,以及艺术感、年代感和文化感的完美融合,沉淀了浓厚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

合理布局,系统建设——织就吉林省最大面积的海绵型区域路网

英俊镇海绵道路在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吉林省最大面积的海绵型区域路网。

区别于以往的市政道路施工,通过合理布局,将海绵理念融入道路的系统建设,是该项目最大的亮点。英俊镇修建的海绵道路在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计有一道1.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以吸收车道两侧的废水,减少人工对绿化带的洒水。在两侧的人行道上,贴有彩色透水的混凝土、透水砖。通过彩色混凝土和透水砖,下雨时被“喝”掉的水进入埋在路面下的储存罐中,进行渗水、净水、蓄水,等绿化带的植被需要水分时,储存的水可以“释放”并再次利用,用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城市内涝难题。

截至目前,英俊镇海绵道路已经被20余家媒体报道,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在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春市逐渐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海绵之路。未来,长春市将再接再厉,努力打造寒地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制度与技术产业的“长春典范”,积极探索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海绵”路径,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建设寒地海绵,推进流域治理,实现全域系统“蓄排共举”“水碳共治”,并进一步聚焦于为百姓谋福祉,优化慢行系统、修缮老旧小区、兴建海绵道路、改造绿色公园,让百姓无惧雨天出行,打造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海绵空间。

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加持下,一幅“冰雪桃源,塞外长春”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座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城市正在“自然”生长……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市海绵城市管理技术中心供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