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教书育人。教师节临近,学生们将老师的点点滴滴教诲,老师们将投身教育事业的不渝志向,化作一段段故事,用真挚的文字、精彩的瞬间,描绘这份育人事业。
写作路上的启蒙者
我加了好多微信群,有工作群、社区群、文友群,最多的是同学群,大学的,高中的,初中的。前几日,又有人把我拉进了小学同学群。
算算离开小学差不多有50个年头了,自从加入小学同学群,开启“畅聊模式”,那些已经模糊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又渐渐清晰起来,想起了教我写作文的小学语文老师——刘老师。
那时,她正值芳华之年,十分漂亮,高挑的个子,白皙的皮肤,脸上始终带着笑意,很有亲和力。
刘老师爱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看待,学生们也都很喜欢她。
记得开设作文课是在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上作文课,同学们都觉得很新鲜。刘老师告诉我们:“作文在生活中可重要了,你们写信、写申请什么的都用得上,如果作文写好了,说不定还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刘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可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刘老师又说道:“在写作方面,你们才刚刚起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观察生活里的人和事,多写多练,哪怕一天只写一段话,日积月累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刘老师的话对我深有启迪。一开始,我只是像“搭骨架”般,写一段故事大概。慢慢地,能写两段、三段,甚至更长,故事的血肉也丰满了起来。
每当看到我的进步,刘老师总是勉励有加,常常在班上朗读、点评我的作文,这也增加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写作是快乐的,我经常会一个人来到学校湖边神思。那青青的芦苇,飞翔的鸟雀,高高的天空,清澈的湖水,一次次激发我的写作灵感,一遍遍地出现在我的文章里。
参加工作以后,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爱好,记录着寻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在上百家报纸杂志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等,有四五百篇之多,还为家乡写了一本风情录。
所有这些,无不得益于刘老师的教诲。正是她的启迪,才让我对写作有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如果刘老师能看到我的小文,想必也是欣慰的。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需要有人去启发、引领。刘老师正是我写作之路上的启蒙者,不断教导着我,不断鼓舞着我,让我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奋勇前行。
三代教师一样情
姑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但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文化人了。有人请姑姑去当代课老师,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说:“做一名教师多光荣多伟大啊。”
姑姑教的是四年级,她进入角色特别快,而且很快就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她喜欢孩子们,学生们也喜欢她。星期天不上课的时候,总有一群学生来找姑姑。学生们在小院子里叽叽喳喳说笑着,把我和堂姐的“地盘”都挤占了。姑姑则悄悄对我们说:“你们先去别处玩,我还得教学生们写作文呢!”
姑姑被一群学生围在中间,指导作文的时候,学生们立即停止了说笑,个个都专注地听讲。
后来,姑姑参加了成人高考并取得文凭,还通过招聘,成了正式老师。
姑姑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笑,我觉得那是她最漂亮的时候。我看到姑姑高兴的样子,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真是太神奇了,难道真有那么大的魔力?
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好奇和向往,我报考了幼儿师范院校。别人都劝我不要当幼儿老师,因为小孩子不好管,而且长大了常把儿时的老师忘得一干二净。不过我不在乎这些,就喜欢跟小孩子们在一起。
毕业之后,我当了一名幼儿老师,一干就是20年。如今我周围的朋友总是感慨自己老了,可我整天跟孩子们在一起,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小孩子心地单纯,说话奶声奶气,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快乐,不知不觉我也保持着天真烂漫的童心。
前年,我的侄女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做了老师。她也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很快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就成了他们的偶像。
学生们都喜欢跟她说心里话,觉得她像邻家姐姐一样可亲,亦师亦友,没有一点架子。她笑呵呵地说:“老师能有什么架子呢,融入学生中间,我就跟他们一样了。相信每天跟朝气蓬勃的学生在一起,会让我青春永驻!”看着侄女的灿烂笑脸,我明白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喜欢。
我家几代人,成为教师的时代不同、教的学生年龄各异,但我们对教师职业以及学生的感情是一样的。
岁月匆匆故事多,代代教师一样情。能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