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建设者的坚守
2025-05-08 09:27:5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王伊凡

“五一”长假,建设者们依然坚守在工地上,用汗水与辛劳谱写着城市建设的壮丽篇章。作为建筑企业的宣传员,我走进一个个建设项目,用笔触和镜头记录建设者的劳动节,捕捉那些在钢铁森林中跃动的凡人微光。

青春与创新的碰撞

阳光下,在建的高铁站曲面幕墙折射出耀眼光芒。长假期间,施工现场繁忙而有序,1200多名建设者坚守于此,小梁便是其中之一。

别看现在小梁是幕墙安装工中的佼佼者,初次接触高空吸盘车、学习安装幕墙玻璃时,操作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让他手忙脚乱。但年轻的他有着不服输的劲头,一次次尝试、一回回琢磨,终于掌握了技巧。

如今,他操作高空吸盘车轻巧自如。几百公斤的巨型幕墙玻璃,在他的操控下被缓缓吊入幕墙框架指定位置。接近框位时的微调极为关键,三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化身“领航员”。他们目光如炬,敏锐地观察着玻璃的每一丝倾斜、每一度角度偏差。“往左一点,再低一点,好,停!”在他们的精准指挥下,小梁全神贯注地操作吸盘车进行精细调整。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却浑然不觉。终于,玻璃严丝合缝地安装到位,现场响起一片欢呼。我赶快按下相机快门,镜头里的小梁笑着露出虎牙,说:“智能设备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时刻还得人机协同。”

在物料区,我发现每块玻璃都贴着电子标签。“这是我提议制作的‘玻璃身份证’。”小梁展示着移动终端,“扫一扫就能获取包含玻璃自重、抗风压等48项信息,这样安装起来心里就更有数了。”

他还告诉我,其父曾是项目部的一员,负责电梯包封工作。常常叮嘱自己:“儿子,注意安全!”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深沉的爱。而小梁也会笑着回应:“爸,放心吧,我会注意的!”子承父业,建设父子兵是匠心传承的最好诠释,也是家庭力量在建设征程中的温暖绽放。

奋进与担当的交响

在写字楼建设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几百名建设者全力冲刺施工节点目标。

站在悬挑平台上,我紧握护栏看小李焊接建材,突然刮起的阵风让焊花在空中划出金色抛物线。我瞥见他焊枪手柄刻着细密刻度——那是他的“风速-焊条角度对照表”。

批量焊完建材,小李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焊缝。“以前靠老师傅‘听声辨质’,现在用电子设备检测得更加精细。”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声波图谱说,“这段焊缝有小气孔,得用激光填丝焊补。”

初来工地时,小李面对繁重的工作手足无措,但在老师傅们的帮助下成长迅速。“五一”长假,他主动要求坚守岗位,希望能多学些本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大家都这么努力,我不能落后。”小李的话语中,满是青春的朝气与奋进的决心。

在钢筋加工棚内,工人老王眼神坚定而执着,手中的工具在钢筋上熟练游走,专注地切割着钢筋。

老王远离故乡来到工地,本想着长假回家探亲,但考虑到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便选择了留守。“我多干一点,项目就能早点完工,这样更安心。”老王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对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项目部在节日期间给工人准备了小惊喜,有生活用品,还有青团等食品,让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建设者有了归属感。”老王感动地说。

建筑工地上挂着“不停工、不断档,实现完美履约”的横幅,大家铆足了劲儿,趁着施工黄金期加快进度。写字楼一天一个样儿,如竹笋般拔节生长。

安全与责任的和弦

在公司承建的大型住宅项目施工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建设者们在钢筋水泥间穿梭,忙碌而有序。项目部安全施工负责人赵总监通过信息化管理大屏幕实时查看施工进度、安全风险、人员状态等情况。他的眼中既有对工程进度的关注,更有对施工安全的担忧。

大屏幕突然弹出警示,工区一根塔吊钢丝绳应力值波动异常,赵总监迅速通过平台通知人员检查。

他对我说:“这里每台设备、每个工人都有数字孪生体。”在大屏幕上,近300台机械、超800名工人的实时状态化作流动的光点。五分钟后检查人员传回消息:一颗脱落的螺栓卡进了滑轮槽,已经处理。

赵总监在项目一线工作10余年,“越到节假日越不能放松警惕,要确保工程进度不减,更要确保每一位参建者的安全。”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的责任。

中午时分,我发现工友们休息时在安全教育VR室做“闯关”游戏。“上次我没戴护目镜被系统抓拍,得学满30个安全积分才能解锁焊机。”一位工人盯着虚拟焊花说,“现在闭着眼都能背出防护规程。”

目前,项目团队安全施工、全力建设。这里将建成11栋住宅,还配建了托儿所幼儿园等,未来这里将成为滨海城市宜居区。

“五一”长假,建设者坚守岗位,用汗水、智慧和担当,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他们的坚守,让城市日新月异、更加宜居宜业。他们是城市建设的脊梁,是最美的劳动者。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