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大资源平台 ■ 大数据高地

登录查找

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打造“文化复兴”战略高地
——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一等奖《唐城·新境》方案解析
2021-09-29 22:37:40    作者:李晓江 胡耀文 慕野

美丽中国,城市先行。作为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手段和措施的城市规划设计,无疑是保障美丽城市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之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强城市设计,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2021年3月,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启动,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对唐山陡河两岸区域(以下简称“基地”)分三个层次开展概念性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前瞻性、创新性设计理念,推动唐山城区东部空间价值重塑,引领城市更新方向,着力将基地打造为唐山“历史文化复兴”战略高地。大赛邀请到四家国内外一流设计大师团队参与。其中,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领衔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团队凭借《唐城·新境》设计方案获得一等奖。

思路示范中国城市未来价值主张

●现状认知:总体来说,基地内自然要素丰富,城市建设历史悠久,传统生态、生活、生产关系自成体系,对城市早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自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受到城市发展重心西移、后续建设中忽视自然山水格局、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商业业态和模式更替缓慢等因素影响,基地范围逐渐被城市边缘化。与此同时,近年来唐山市东部正努力打造国际交往平台,以花海、园博园等为代表的大型项目建设显著提高了东湖片区生态价值,作为东湖、南湖、城市中心区的交界地区,小山片区与周边功能板块在生态、空间、功能和价值上形成了明显阻断割裂现象,逐渐演变为城市功能肌理的割裂带。

基地内的小山片区曾是唐山最为重要的核心与重要功能区,随着震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变化,陡河西岸逐渐成为新的城市中心,而小山片区由于能级偏低,业态逐渐落后和衰退,成为城市边缘地区和衰败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2019年唐山启动了主城区周边13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退城搬迁、升级改造行动,2020年老唐钢关停,钢厂搬迁后,场地空置、经济活力下降、就业岗位减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片区空心化。业态落后、需求不足,基地内业态空心化现象明显。基地范围内主要是以家居、五金类零售为主的商业业态,销售产品低端、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城市中心区新建的综合购物中心逐渐取代小山片区的传统沿街商铺。

●技术路线:规划设计方案深入剖析唐山城市发展轨迹、历史资源要素、人文精神内涵,并从这三个角度树立对唐山城市核心价值的认知。通过分析现状建设水平、服务设施热力水平、职住分布情况和日常通勤流向,识别规划场地的三大核心特征。在认知的基础上,从历史维度找资源,从现实维度找问题,从未来维度找动力,提出“破除割裂、释放价值、传承历史、开创未来、永续发展”的目标。

该方案围绕“绿色”和“人文”两条主线,在深入剖析唐山历史脉络、发展历程、人文精神以及地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城境”“缝合空间”“育合价值”三个不同层次的更新策略,并提出核心区更新改造五大创意,描绘未来五大体验场景,最后通过一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确保城市更新的持续、有序推进。

内容展现唐山精神家园人文关怀

唐山城市更新设计大师邀请赛分为统筹研究范围(36.5平方公里)、概念规划范围(15.3平方公里)和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1.45平方公里)。

在统筹研究范围,提出“融合城境”。该方案首先从问题导向出发,提出基地面临“生态割裂、空间割裂、价值割裂、人文割裂”四大问题;其次,深度契合未来城市发展图景和运行特征,在区域层面明确“夯实深绿的未来城市底色、营造丰富的未来生活场景、构建智慧的未来支撑体系”三方面的目标愿景;最后,提出融合城市三个象限的空间策略,通过“交融东湖画境、融入城市生活、激活南湖记忆”,力图遏制规划片区不断被边缘化的趋势。

在概念规划范围,提出“缝合空间”。具体体现为“缝合生态本底、缝合潜力单元、缝合人本场所、缝合交通网络”四大策略。构建“一河五山显生境、双路五园展文境、百坊千巷创荣境”的空间结构。

缝合生态本底,重塑蓝绿生境。该方案贯通陡河两岸滨水空间,指状延伸形成向城市渗透的绿色廊道,重点在山边、水边释放存量空间,预控街头绿地及开敞空间,与廊道串联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

缝合潜力单元,重建片区活力。该方案系统盘整可改造的存量空间,构建面向未来的混合功能聚落,提升片区土地使用效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重振水铁双路,构建三大旅游体验游线。

缝合人本场所,重构共生单元。打破现状住区封闭割裂的现状,构建设施共享的无界社区;适应未来城市生活场景,构建职住平衡的轻行社区;提高城市治理和应急响应能力,打造智慧健康社区。

缝合交通网络,重织城市肌理。完善路网系统、提升路网密度、优化跨河桥梁节点,将现状工业区路网转型为200米×200米城市型路网系统;构建地铁+公交两级绿色交通体系,加强近人尺度慢行系统建设。

在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提出“育合价值”。该方案提出“追忆溯源、去杂提纯、链经通脉、织景筑梦、零碳生境”五大设计创意,营造“高铁峰会、绿色展厅、冬日暖城、小山新世界、梦想花园”五大体验场景,整体构建小山片区“两脉四区融、双线四向连”的总体空间结构。

追忆溯源,育合文化价值。挖掘最具代表性的工业文化遗址,保留开滦煤矿的生产遗迹和唐胥铁路的铁轨遗迹,通过开敞空间的联通、慢行空间的串接、视觉空间的设计,将两大历史文化区域有机融合;通过植入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研发、创意、商业、办公等现代城市功能,赋能历史文化空间,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孕育和生成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空间。

挖掘最具怀念意义的生活空间场所,在原有“小山大世界”的空间肌理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恢复原有的功能业态、空间形态和生活情态,打造“小山新世界”。改造建国路市场,将城市原点公园放大、延伸、渗透,整体打造“冬日暖城”,为唐山市民提供最美的“追忆”空间。

挖掘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依据史料记载,恢复天桥、老道门、北道门、清真寺、转角楼、小山大世界等建筑原貌,通过空间的联系与风貌的延续,使其成为小山片区最为耀眼的明珠和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去杂提纯,育合空间价值。通过对现状建筑的质量分析,判断具有保留和改造价值的建筑,对其进行修缮与改造,提升建筑质量与形象;通过对现状建筑的功能分析,判断具有保留和置换价值的建筑,对其进行新业态植入,提升业态的功能与活力;通过对现状建筑的权属分析,判断城市更新的针对问题和实施难度,提出类型的确定与模式的选择;通过对现状建筑的绿色品质分析,判断建筑绿色改造价值和改造需求,分类施策,提高建筑资源环境效益和宜居水平;通过对场地空间的人口分布分析,判断不同群体的构成比例与真实需求,提出职住服(就业、居住、服务)均衡布局方案;通过对场地空间的地质条件分析,判断城市安全的底线要求,提出开发建设的分区管控与强度要求。

链经通脉,育合功能价值。营造网络化的绿地系统和多样化的景观系统,通过有机结合绿地与景观,提升生态空间的功能价值;营造复合化和立体化的交通流线组织,通过舒适、便捷、有趣的通行体验,提升交通空间的功能价值;营造多样需求的交往空间、多样人群的旅游线路、畅达无界的慢行系统、多样复合的功能业态和人本关怀的职住服均衡布局,提升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的功能价值。

织景筑梦,育合场所价值。该方案通过改造铁路站场,孕育“全球高铁峰会”,营造铁路主题沉浸式演艺空间,展示中国科技名片和唐山五彩华章;通过改造工业遗址,建设印象唐山的品牌秀场,显示唐山百年精神传承;通过修复特色街区,重建小山新世界,昭示冀东明珠的当代复兴;通过在更新中植入绿色、现代、科技元素,打造冬日暖城、智创街区和零碳单元,宣示时代核心价值。

零碳生境,育合生态价值。该方案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宜居六个维度对核心区现状建筑开展绿色质量专项评价,形成绿色低碳改造指导建议。在此基础上,划分六类零碳建设单元,制定零碳单元详细设计导则,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冬日暖房、屋顶绿化、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九类零碳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实现零碳单元内部的碳平衡。通过零碳建设单元的划分和典型设计,实现各项资源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片区综合生态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中国未来城市价值主张。

该方案在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可收储、可更新的用地面积和建设量;细化更新时序,深化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管控;在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鼓励分类施策,根据现状建设和权属特点,按政府主导、权利主体主导和市场主导三种模式分类分片落实更新目标。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小山片区是唐山城市发展的原点。过去,小山“因煤而兴”,人们在此集聚,怀着贫穷落后的隐忍和自强不息的坚韧,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承载了唐山人民一个又一个美好记忆。母亲河——陡河,母亲山——大城山,作为唐山百年沧桑的见证者,相依为伴,哺育滋养着这片大地上奋斗着的人民。而今,时代的发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业态、形态和情态,人、城、山、河渐行渐远……重塑这里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关系,创新“去碳而荣”的绿色发展模式,给山河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唐山市民带来美好幸福,既是对小山的一个温情回馈,也是实现唐山市民的一个美好梦想,更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深切召唤……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