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美丽城市
2023-04-27 10:08:57    作者:张文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城市更新方面,城市体检出来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城市体检的结果,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依据。换言之,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前提,城市更新是建设人民满意的美丽城市——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我国进入了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阶段

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了64%,从国际城市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步入了城镇化的中后期,城市发展和建设重点由大规模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增效转变,标志着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以城市更新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以国际城市发展经验而言,这一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和建设更加注重功能的提升、传统街区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修复、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社区活力的恢复与振兴、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复兴等。从理论上讲,这一阶段的城市发展和建设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的精细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正如埃比尼泽·霍华德所言,城市的增长要永远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机遇、美丽和方便。2030年的伦敦规划强调了以人为本、公平、繁荣、便捷和绿色发展等理念,2030年的纽约规划的主题思想是建设更绿更美好的城市,2016年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强调了城市的包容性、安全性和健康性。由此可见,城市发展和建设特别是城市更新行动,要围绕老百姓对居住、出行、生活和工作等需求展开,目标是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安全韧性、智慧化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国美丽城市。

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的基础

城市体检就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定期分析、评估、监测和反馈,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状态、监测城市动态变化,从而推动城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强调,城市体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向群众身边延伸、在“实”上下功夫,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区,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查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居民就医、就学、出行是否便利,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城市职住的平衡性如何,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是否到位,城市应对各种风险的韧性如何。总之,城市体检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社区、街道、城区、城市等不同空间层级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充分了解群众对城市居住、生活、出行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诉求。

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和评估结果为城市更新提供依据,进而助力城市更新行动的精准化和科学化。如针对“体检”出的问题,精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传统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商业街区的活力再造、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等城市更新工作,从而实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品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目标。同时,可通过城市体检工作直接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诉求,为解决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指引,充分体现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基本理念。

城市体检和更新工作的目标相同

城市体检和更新是新时期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城市体检和更新的目标具有相同性。一是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配套设施和便利的出行条件。二是增强城市活力: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构筑多样化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休闲娱乐空间和灵活多样就业机会的需求,增加城市的活力和生活体验感,扶植新经济、吸纳新业态,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三是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通过城市体检,检测城市在面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条件下、各种管网系统和建筑设施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城市更新,对城市生命线和建设设施的脆弱性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目标都是提升城市韧性。四是促进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水平: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平台建设和运营,推动了城市建设治理的动态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比如,通过数据化手段,实现实时、自动获取城市空间各主体的变化数据,利用人工分析、系统模拟和预测等技术,动态监测和评估城市变化,提高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不同尺度城市更新的重点不同

城市尺度的更新需要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整体性角度,明确全市城市更新方向、目标和重点,统筹全市的资源、时序和路径。通过集约式、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能和生活品质,优化产业、交通和服务设施等布局,推进商贸、科技、文创和休闲等业态的创新发展,管控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种安全底线、环境风险等,从而形成新成长空间、宜居新区等。

城区尺度的更新需要发挥各城区的优势,利用新空间、新资源、新要素的集聚,以及与新业态的融合和创新发展,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人口吸引力,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改善和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条件和标准,优化交通路网和慢行系统,丰富设施的供给数量和类型,优化设施的规模和空间布局,建设健康、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体现城市的社会价值和人人享有公共设施的权利。

街区尺度的城市更新重点是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出行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邻里守望、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街区。街区是具体项目实施主体,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街区环境美化、市政设施的更新和提质、服务设施完善等,是街区更新的重点。通过改扩建,增加绿地、小公园和日常休闲空间,如街心花园、口袋公园、休闲小广场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等,从而改善居民日常活动和休闲环境;完善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设施,为老百姓提供购物、餐饮、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和医疗等日常服务,提高居民日常生活的方便性;排除安全隐患,加大老旧小区改造,调整共有设施和空间,增加老旧小区停车和绿色充电设施建设等;关爱弱势群体,聚焦一老一少,解决民生急难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通过深度“体检”和精准“更新”,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美丽城市,必然能够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张文忠

ImageFetcher (14).jpg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从事区位论、产业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宜居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经济区位论》《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1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