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蓝绿交织 水岸成趣——大庆市滨水绿道打造海绵型滨水休闲空间
2023-06-29 09:40:04    作者:李思远 范锦 刘明喆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黑龙江省大庆市在新时期城市更新中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大庆市在城市核心区统筹谋划实施“倾城湖链”行动,全力推进“滨水绿道”建设。绿道依托优良的城市水系空间,以“滨水绿道建设工程(一期)”为重点实施的标志性项目,着力打造“油都”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2022年,大庆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海绵城市理念也更加全面、深度地融入项目建设之中。

项目依托黎明河,起自经九街、终点至三永桥,总长10746米,跨越九条城市主干道,沿途服务50余个居住小区,将沿线现有的公园绿地覆盖率提高三分之一。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海绵都市”“建党百年”“游林观水”“魅力都市”“诗意生活”“工业记忆”6大主题景观区,对滨水广场、运动场地、停车场地、休息设施、滨水人行道等进行改建、扩建与新建。项目总投资4.67亿元,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7月竣工交付使用。该项目是大庆市“两廊、四园、一带、多点”的海绵型绿地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北向南穿城而过的黎明河为载体,串联东部滨洲湖、黎明湖、三永湖等城市湖泊,沿河建设特色鲜明的慢行步道,构建城市中轴线的生活廊道,形成融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于一体的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

以“海绵”促进城市排水健康循环

因地制宜,就地消纳。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沿河建设的休憩广场中,结合周边地形地势,建设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等设施,收集广场及步行道漫溢出来的雨水。一方面储存雨水就地消纳,或延缓雨水进入河道,起到削峰调蓄的作用;另一方面,将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初期雨水汇至海绵设施中,利用植物代谢进行削减净化,减少对河水的污染。此外,广场及步行道结合透水铺装、沙坑等设施的建设,增加工程及周边集水片区的透水性能,促进雨水下渗,不仅为附近居民及儿童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缓解了周边内涝积水情况。

ImageFetcher (11).jpg滨水绿道(秀水路桥)实景李兆岩摄

削峰调蓄,延时排放。项目中的“海绵都市”主题,位于黎明河沿岸三永桥至瀚兰街段,共计880米范围内,结合湿地建设充分融入海绵理念,局部营建生态植草沟、滨河湿地等,构建了一处自然生态的河道、创建了亲近自然河道的滨水空间示范段,在促进生态系统保护的同时提升了城市活力。海绵都市的建设依托道路和河道之间的地形差,打造了3~4级削峰调蓄空间,每级空间都建设带型调蓄池,用于储存沿程道路汇流过来的雨水,各级之间通过溢流管连接。道路雨水随降雨增大依次通过各级调蓄设施,削峰、净化后最终流入黎明河,减轻对河道的瞬时冲击和污染,提高片区内涝防洪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90%以上。在各级调蓄设施间,建有亲水步道,供周边居民休憩娱乐。

滞留净化,再生利用。沿黎明河两岸,随慢行道、休闲广场等一起建设的还有大片的绿地和林地。利用沿岸较大的空地建设雨水调蓄池,收集储存周边社区、道路的雨水,用于市政用水,进行绿地灌溉。保健路北侧建设有储水洼地,设计面积约650平方米,设计洼地最深处距溢流管出口0.8米,洼地收水面积约4.3万平方米,全年共可收集水量约0.72万立方米。洼地上设置有四条植草沟,在降雨时可储存周边小区汇流过来的雨水。当雨水量过大时,洼地储水上升,可通过西侧溢流管直接排入黎明河。晴天可通过便携式抽水泵等设施取水用于周边绿地、林地的浇洒灌溉。

以生态串联滨水空间绿色休闲

项目建成后,通过海绵城市设计达到雨水径流控制的效果,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0%,控制降雨量31.2毫米,年雨水收集利用量达到0.72万立方米,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目标要求。项目通过串联市区内的主要湖泊和湿地,创造了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的场所,极大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生活。

绿脉织网,河湖共治。滨水绿道沿黎明河建设,从北向南串联起了萨尔图区的南北城区,沿途连通了萨北湖、兰德湖、滨洲湖、黎明湖、万宝湖、三永湖等湖泊。项目与大庆市已开展的湖泊治理工程相衔接,通过滨河、滨湖绿化缓冲带建设,减少地面径流污染;湖泊湿地净化后的雨水回补黎明河后,又能提升河道水质,达到河湖互补共治的效果。

ImageFetcher (10).jpg滨水绿道一角李兆岩摄

绿道穿城,延续文脉。在与黎明河原有景观相联系的基础上,项目建设中的步道、驿站、景点等要素,充分与党建、工业、诗歌、运动、亲子等元素相结合,在休闲赏景的同时,让市民和游客感受不同的文化意境。在不同主题的节点集中建设了主题广场,结合地形和竖向控制,引导广场硬质地面径流进入海绵设施当中,起到径流控制的效果。

滨水生态,水城共融。项目重点围绕滨水生态绿地展开,通过生态驳岸建设、滨水湿生植物种植等生态治理手段,对绿道两侧汇入的地表径流起到自然净化作用,为黎明河环境保护和提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结合绿道沿线的儿童游乐设施、节点广场、运动场地、停车场等集中场地,充分利用地形和竖向,通过“灰绿结合”的方式将径流组织引导进入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当中,充分消纳场地自然的雨水径流。

项目通过整合串联零散的现状蓝绿空间,统筹建设城市蓝绿灰设施,提高公园绿地覆盖率,有效控制和净化项目及周边的雨水径流,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休闲和经济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绿道周边宜居宜业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