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重庆打造山城步道“2.0版”
2023-07-03 21:34:04    作者:陈斌

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重庆市中心城区山城步道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力争再用三年时间,打造山城步道“2.0版”,构建“成网互联、便民高效、智慧友好”的多功能山城步道网络体系。至2025年,中心城区计划建设78项、共424公里山城步道,涉及街巷步道30项、129公里,滨江步道28项、160公里,山林步道20项、135公里,预计山城步道总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

推进山城步道全域成网

山城步道承载着重庆人的独有记忆。近年来,重庆市加快山城步道建设,不少靓丽且独特的新步道出现在大众视线。一条条设计科学的山城步道,解决了山城地势落差带来的通行不便问题,便捷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成为一道风景线。

据悉,重庆市明确将强化山城步道融合贯通,推动山城步道“广义化”——将特色山城步道与其他步行系统逐步统一为“山城步道”。市级相关部门与中心城区各区政府(管委会)聚力“扮靓”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持续以“两江四岸”滨江步道为主干,加快纵深联系城市腹地线路建设,逐步打通未贯通的“梗阻点”,合理利用人行道改造提升为山城步道,有序推动步道连线成片,发挥“成网”效应,编织出令人向往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未来三年,重庆市将建设更具烟火气的街巷步道,与城市更新、路网更新、人行道净化、街区综合整治等相结合,进一步串联沿线老旧居住区和老街区,保护、修缮、改造、利用沿线文化建筑及遗址,深挖九宫庙、磁器口等步道沿线地名、传说、典故等历史内涵,再创作、再演绎,让历史记忆活起来,融入现代城市和百姓生活。

营造便民高效出行环境

据了解,在山城步道建设中,重庆市将“方便出行”作为山城步道未来三年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提升山城步道网络覆盖能力,建设后堡社区步道、南坪步道、沙磁古道等一批连接商业聚居区、人群居住区的街巷步道,围绕山城步道打造便民生活圈,在努力满足群众休闲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山城步道实现上班、换乘等通勤需求,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

同时,重庆市还将建设让群众可以亲水游憩的滨江步道。山城步道建设与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及“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广阳岛开发等生态修复行动相结合,串联滨江空间及活动节点,增加滨江步道与自然岸线、湿地公园的有机衔接,充分利用滨江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打造特色鲜明、宜游宜赏的滨江步道。

重庆市将利用立体高差连通街巷步道,加强滨江步道与城市腹地的步行联系,将滨江步道与人行道、街巷步道融为一体,加强与跨江大桥的垂直联系,贯通两岸滨江空间,提升滨江步道的可达性。此外,将强化山城步道与交通枢纽衔接。结合轨道站便捷性提升、公交站点建设与改造,加强与轨道站、公交站以及客运枢纽的便捷联系,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打造“山城步道+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体系。

完善友好智慧设施配套

山城步道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路来”,拓展了市民的休闲和锻炼空间。据悉,重庆市在山城步道建设中,聚焦设施友好、服务友好,关注人口老龄化等“一老一小”群体的出行保障,拓展青少年活动空间,完善无障碍设施,减缓步道坡度,控制阶梯高度,采用防滑铺装,构筑起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有温度、有亲和力的“全龄友好型步道”。

同时,保障基础设施配套,满足市民、游客对饮水点、公共厕所、遮阳避雨、休息座椅等设施的基础需求,有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设置自行车道、公共Wi-Fi、母婴室、文化屋、亲子乐园等。同时,将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资源优势,与山、江、城及轨道、桥梁、缆车、坡坎崖、吊脚楼等重庆特色元素相融合,推陈出新、持续打造山城步道文化产品。

相关负责人表示,山城步道是城市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市民幸福生活的具象表达。重庆市多次发起“十佳步道”评选,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步道把城市和市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融景入心,移步赏景,和谐共生。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