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三街两巷的“活化新生”
2025-05-08 09:46:0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桂南

金狮巷民居群、新会书院、南宁商会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里有多处古建筑。相关部门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与活化利用,引入非遗体验、老字号商铺、戏剧传承保护等新型业态,将其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地标,实现历史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双赢。

商文旅融合激活旧时巷陌

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金狮巷全长约230米,东起兴宁路,西至当阳街。位于此处的金狮巷民居群是南宁市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

“旧时街坊们将这条巷子称作金丝巷,因为巷子蜿蜒细长像金丝一样,这里大部分房子仍保持着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一位居民回忆道。2018年12月,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迎客,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古巷的市井繁华在现代都市里重焕生机。

如今,漫步在金狮巷,青砖灰瓦的岭南民居鳞次栉比,文创市集与非遗工坊在黛色屋檐下巧妙共生,游客聚在漓江书院挑选着绣球、壮锦等特色伴手礼,百年老店新华照相馆的胶片相机仍在定格时光,叮当作响的手工打金店与飘香的南宁传统小吃铺前客流如织,金狮巷重现旧时热闹景象。

百年会馆变身邕剧传承基地

位于南宁市解放路的新会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现存三进两廊的格局,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布局紧凑。屋檐上的花鸟人物浮雕栩栩如生,展现了岭南古建筑独有的精致秀美。

据了解,新会书院曾是广东新会旅邕商人会馆,经过百年风雨洗礼,书院安静古朴更显历史厚重,是南宁市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历经两次修缮保护,现已成为南宁戏曲博物馆和邕剧粤剧传承基地。

“古色古香的新会书院与南宁邕剧的艺术氛围非常契合。”相关负责人说,书院内设置了邕剧展区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展区,在古戏台上开展的“邕州神韵”地方戏曲周周演,让市民游客过足戏瘾。自2013年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启幕以来,来自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戏剧团体来此驻场展演,这里也成为国际戏剧交流的舞台。

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近年来,兴宁区以“保护优先、活化利用、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开发,探索古建保护与文旅产业共生共荣的特色发展路径。

兴宁区建立了“分级保护+活化预留”机制,在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植入文艺展演、非遗体验、文创产品等新型业态。依托新会书院,常态化开展剧目展演、研学教育及文化交流,配合筹建戏曲博物馆。开通2条串联文博场馆、景区与商业综合体的“老友公交”专线,构建城市文化流动展廊。设立“邕城印记”非遗体验中心,开发老友粉制作等互动项目,通过光影秀、国风市集等新业态促进夜间经济,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转化。此外,利用文明实践站试点打造“兴宁老友文创联盟”微展厅,设置“南小兴友小宁”城市IP立体打卡点和文创展销区,吸引大量游客打卡体验。

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区将继续探索深化共生发展新实践,配合推进新会书院、两湖会馆、南宁商会旧址修缮布展工程,打造系列文化陈列馆;依托南宁戏曲博物馆开展经典剧目驻场展演,深化邕剧文旅融合;‌重点培育老友粉文化体验馆等文商旅融合项目,形成古建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创新范式。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