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大资源平台 ■ 大数据高地

登录查找

“小井盖”做出“大文章”——各地推动窨井盖问题综合治理透视
2021-08-16 22:32:54    作者:刘苏

小井盖,大民生。窨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四号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共同消除窨井盖的安全隐患。一年多以来,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上下同心、齐心协力,解决窨井盖多头管理、统筹困难等问题,建立起政府统筹、部门共管、条块协作的窨井盖问题治理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智慧赋能”管理模式,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直面痛点——紧盯“吃人”井盖

“车轮被窨井口卡住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一女子因踩到松动的井盖惨摔一跤,门牙折断”……各地因窨井盖缺失、破损而导致的伤人现象屡见不鲜。

近年来,虽然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一些城市面对日渐严重的城市窨井盖问题缺乏招架之力,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窨井盖数量庞大,市政部门监管难度高。以浙江省嘉兴市本级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城区各类窨井盖共计17万余个,其中以雨水井、通信井、路灯井居多。如此庞大基数的窨井盖,仅靠人力逐一排查进行监管,难度太大。

规格不统一,各类窨井盖规格尺寸繁多、更换维修难度大。具体体现在同一单位下设井盖的规格尺寸不同,不同单位的井盖规格差异较大。

布局不合理,由于产权单位众多且没有统一规划,各单位设置窨井的随意性强,一条马路遭受多次“拉链”的现象随处可见。

窨井盖权属单位多元,各类井盖涉及水、电、网络通信等十余家权属单位,权责划分不够清晰,不同井盖的安装、管理、养护、维修责任分属不同权属单位。

日常监管仍以人力巡查为主,商场、住宅小区等场所内窨井盖的维护一般由房地产公司、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管理、维护不到位现象突出。

针对窨井盖“吃人”等现象,去年4月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四号检察建议”,对窨井盖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窨井盖问题得到根本治理。

在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以落实“四号检察建议”为切入点,落实安全责任,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完善体制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成立部际工作协调小组,部署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书面调研、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全国各地窨井盖建设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情况。今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面普查建档、治理安全隐患、规范施工建设和应急处置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据。

今年7月14日,全国检察机关推动落实“四号检察建议”经验交流会暨维护公共安全论坛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论坛展示了一年多以来全国各地推动落实“四号检察建议”的相关成效。截至今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针对走访调研发现的窨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976件,督促整改问题管井、消除井盖安全隐患313250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相关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更换智能井盖58345个,安装防坠网、防位移改进装置28万余个。

消除难点——回应群众关切

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具体体现。如何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

不少地方以城市人民政府为主体,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窨井盖普查建档工作,厘清各类窨井盖的权属关系。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检察机关印发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协同推进窨井盖管理的意见,建立窨井设施底数清单、责任清单、隐患整治清单、隐患销号清单和隐患整改责任闭环的“四清单一责任”工作机制,有效摸清城市窨井盖底数、划清责任,为提高窨井盖安全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江苏省宿迁市全面开展窨井盖普查补测和数据建库工作,普查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道路长度约165.5公里,普查窨井盖类部件共67654个,通过普查建库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单位。

开展窨井盖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既有窨井盖缺失、破损变形、松动错位等问题。江西省印发工作方案,按照“分步走”的要求,明确2021年、2022年的目标任务,指导各地市加强协同、强化监督,确保相关要求落地落实。四川省成都、广元、内江、南充、宜宾等地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先行启动了城市窨井盖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排查整治各类窨井盖问题隐患,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整治问题6.5万余个,整改率达到78%以上。

为规范窨井盖养护和施工管理,很多城市都以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了窨井设施相关管理办法。广州市制定《广州市井盖设施管理试行办法》和《广州市车道井盖维修作业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对井盖设施管理主体职责、安全应急处置要求、经费保障渠道、维修标准和时限、施工防护措施以及违规情形的处罚条款等作出详细规定,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窨井盖管理标准,提高窨井盖精细化管理水平。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南省城市公共区域窨井设施治理提升技术导则(试行)》,对各类窨井设施的材质等级要求、病害判定标准和安全隐患风险等级、病害处置方式、安装维修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制发了《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将井盖病害问题细化为10个类型,并对每类病害的判定标准、治理方式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地方性标准的制定,为权属单位开展窨井盖精细化管理和井盖病害常态化治理提供了量化标准。

一些城市通过完善协调机制,落实资金保障,加大窨井盖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应急处置力度,定期汇报窨井盖治理工作情况,建设窨井盖治理长效机制。北京市、区两级均建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与检察机关的对接协作机制,明确了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和工作联络人,常态化沟通协商落实“四号检察建议”相关事项,强化了与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形成了窨井盖治理合力。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检察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合专项调研督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有力推动了窨井盖问题治理工作。

突出特点——探索“智慧赋能”

记者注意到,“智慧赋能”解决窨井盖所关涉的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各地采取的一个创新之举。

根据城市管理智能化发展水平和窨井盖信息化管理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检查井盖、铸铁检查井盖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会同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智能井盖产品国家标准。

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充分运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实现基于各种传感器和物联网的管理创新。

浙江省嘉兴市在电信、污水井盖安装智能监测终端,逐步推广智能井盖监控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完善对井盖状态(开启、移位、倾斜、破损)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测预警、报警、自动巡检、及时处置等功能,推动城市窨井盖和事件管理的智慧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提高窨井盖的安全管理水平。

江苏省宿迁市将智慧井盖管理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等对接,实现窨井盖问题从快速发现到高效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智能窨井盖传感器可以自动将窨井盖运行状态数据定时上报,还可对窨井盖位移丢失、井下易燃气体超标等情况进行实时全过程监控预警。”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局长王永说。

安徽省宿州市建立城区井盖智能化监控系统,配置集中控制器400套、井盖触发器20000套,实现对市区窨井盖启闭情况的准确掌握和对位移、丢失等状态的实时监控,做到井盖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快速处置。

多部门协同发力,将窨井盖数据纳入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这是不断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由点拓面——多元协同共治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以推动“四号检察建议”落实为切入点,群众“安全+”的牵引作用日趋凸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将窨井盖治理的“点”辐射到公共安全管理的“面”,有力推动形成“条”“块”多方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亿万人民关注的公共事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动员群众共同参与,聚合人心,形成治理合力。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逐步建立完善城管执法综合巡查、主管部门行业巡查、权属单位专业巡查、市民群众监督反映的多层次常态化巡查监管网络,切实提高窨井盖隐患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云南省发挥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将窨井盖作为城管执法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及网格巡查员日常巡查的重要内容。四川省依托省厅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发问题窨井盖整治管理平台,群众发现窨井盖破损、移位、缺失等问题线索后,可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平台。自平台上线以来,已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窨井盖问题675个。

一些城市则对公共场所设施安全、高空坠物等问题治理进行有益探索,将监督触角从保障人民群众“脚底下安全”延伸到“身边安全”。河北省遵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研究制定关于高空抛物、坠物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召开物业服务企业及建筑工地负责人专项会议,宣传高空抛物、坠物的风险危害和防范措施,对全市23个在建小区房屋建筑工地进行全面排查,组织培训物业服务人员160余人,安装摄像头4800余个,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福建省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对3264条市政道路的盲道建设及维护情况开展排查整治,推动相关部门首次对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专项督导。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建议,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制定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构建涵盖决策指挥、信息传递、社会动员、监督评价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统一平台,让社会各职能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只有以现代治理方式凝聚力量,稳步形成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才能织牢织密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严守安全这条底线,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