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三微治理”让社区实现“逆生长”——上海杨浦老旧小区改造侧记
2022-10-24 21:28:13    作者:尚杨

螺蛳壳里做道场,别有一番新天地。老旧小区集中的上海市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近年来一直着力于社区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以“三微治理”为抓手,推动睦邻家园建设。培育了一批拆解社区难点、消除痛点、打通堵点的自治项目,老旧小区纷纷实现“逆生长”。

“30、300到3000”

延吉四村小区25号楼门口过去有一片空地,经常有居民搬出凳椅沙发休憩,久而久之,这里逐渐成了居民废旧家具的堆放点。2016年年初,该楼楼组长提出利用空地安装整齐的木椅供居民休息的想法。

经过初步估算,每家需出30元用于改造。在志愿者骨干的宣传下,这个建议得到了居民们一致同意。木椅买来后,居民志愿者们又自己动手安装,睦邻凉亭很快建了起来,延吉四村小区自治金的收集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自己出钱、自己出力、自己获益”,尝到甜头的居民极大地激发了自治热情。又有居民提出想要改造大楼门房,这次需要每户出资300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一次,居委会也积极发挥作用,除了指导居民自治外,还帮助该楼居民向街道社区基金会申请了1万元的自治金。居民们自己动手粉刷墙面,贴上字画,门房焕然一新,成为大楼居民的公共“会客厅”,睦邻楼组居民公约、楼道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也在这个“会客厅”一一通过。

在睦邻“会客厅”里,居民们很快又有了新的议题——老旧电梯改造。由于25号楼楼龄近30年,两部电梯事故频发。电梯还存在“先天不足”,14层的大楼只能通到13层,改造电梯是居民长久以来的愿望。

有了之前的自治经验,在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的引导下,25号楼的自治骨干、楼组长以及热心居民组建了电梯换新自治工作小组,召集居民开展了16次听证会、18次协调会,共同参与了加装电梯方案的制订、征询、资金筹集和选购电梯等过程。第14层的居民在均摊费用的基础上,每户又多出资3000元。最终通过“居民自筹+政府补贴+维修基金”的方式,成功改造了大楼的电梯,还让电梯终于通到了14层。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街道积极引导各个居民区从居民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有限的社区空间内挖掘潜力,开展“三微治理”,推动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通过“楼栋微整治”,各个居民区都拥有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自治楼组,楼组内的自治达人成为社区的自治骨干。通过“空间微改造”,原本的畸零空间成为充满活力的新舞台,敦化路居委会的“济吉益堂”项目,就是将居委会后院原有的荒弃庭院改造为居民休闲交流的睦邻公共场所。

更多的居民区主动探索“景观微更新”,延吉七村的“玫瑰园”和控江路645弄的“青青绿园”,是由自治骨干带领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花园改造项目,原本杂乱的草坪如今生机盎然,花园成为一方人气活跃的公共议事空间。

敦化路区块沿街违法店面整治后,自治达人以绘画等艺术手法绘制了墙面,打造延吉睦邻“时光印记墙”,往来行人常驻足欣赏;长白三村联合水丰路小学,由小区自治书画组成员与学生合作,对学校围墙涂鸦美化……

一个又一个的“三微治理”自治项目在延吉社区绽放生花,为睦邻家园建设增添活力,为杨浦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正如延吉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言,十年前,延吉新村街道在上海率先建设社区睦邻中心,拓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更促进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价值观在延吉社区蔚然成风。十年后,街道在睦邻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再上台阶,以“睦邻社区建设”为主线推进社区治理创新。一个又一个睦邻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温暖、善治、品质、活力”的睦邻家园新局面也将就此打开。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