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新晋名城的保护故事
2022-10-10 21:49:31    作者:杨若男

“让大家都知道泰宁评上名城了,一起参与保护。”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看着悬挂的宣传横幅说。

今年8月,泰宁县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开展一年不到便顺利获评,其中的秘诀在于长久以来全县人民形成共识的保护意识。

泰宁,这座闽西北边陲的山区小县,素有“汉唐古镇”和“两宋名城”之称。1086年,宋哲宗即位,因文风鼎盛遂名“泰宁”,沿用至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此燃起革命烽火,又让这里镌刻上了红色印记。

在一代代泰宁人的守护下,这些宝贵财富如今依旧绽放着新时代的光彩。

尚书巷古建筑群,多次修缮精心保护——

从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聚集在县城中心区的尚书巷内。

在这片1.27万余平方米的土地上,隐藏着一座明代古宅,历经400余年仍然保留完整。这座建筑群就是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名为“尚书第”,为“三厅九栋”砖木结构建筑,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历经百年仍旧屹立不倒,靠的不是上天庇佑,而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的修缮活化。

为了做好保护修缮,泰宁县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设计指导,按照“保留古建筑原有肌理,保留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要求,对尚书巷中的历史建筑及环境要素进行全方位、持续多年的修缮,让千年历史文化街区再次走进时尚的视野。

一直以来,尚书巷始终坚持把地方习俗、商业市井、旅游风情和人文景观联结起来。通过打开视线通廊,道路使用鹅卵石和条石板铺设,增设花池,修复古城背街小巷肌理。围绕“水”文化,恢复水渠、水池、水井,营造“水”文化景观小品,布设活水设施,让尚书巷在涓涓水流中流淌出灵动的气息。

历史文化街区红军街,打通路网“毛细血管”——

泰宁县红军街位于城区的炉峰山脚下,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朱德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指挥作战。在老街两旁,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当年红军用繁体字书写的大幅标语、巨幅文告以及朱德、周恩来的旧居。

走进红军街,古墙上随处可见红军标语。其中,最为醒目的就是由红军政治部书写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红军离开后,文告用浓石灰水涂刷掩盖。解放后,石灰层被风雨剥蚀,经过细心修复,这段红色记忆才得以重新呈现。

“我们打通道路,将红军街、尚书巷等历史街区相互串联。”泰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打通古城街巷路网“毛细血管”,完善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和业态提供平台,打造古城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夜间消费聚集区。

传统村落际溪村,走出一条闽台合作振兴路——

从省级重点贫困村,到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走的是一条海峡两岸融合振兴之新路。

2014年,际溪村聘请台湾团队在村中方圆4平方千米的闭环圈内进行规划建设。通过深入挖掘李纲、李春烨、江日彩等历史名人在此地隐居耕读的文化底蕴,对多处遗址、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建设田园主题民宿、接待中心、公共休闲广场、田园景观等,打造集创作、休闲旅游、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项目。

如今,际溪村仍旧行走在古建筑保护的路上。今年,际溪村保护修缮了江家坊古厝、明朝监察御史江日彩故居等多栋古建筑,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还原古厝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近年来,泰宁县充分整合当地资源,抓好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出“耕读李家”际溪村、非遗文化大源村、少年红军大田村、泰宁“吊脚楼”老虎际村、“影视小镇”池潭村等一批村落品牌。

目前,泰宁县已形成以古城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四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片区的全县全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格局。

“做好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特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推动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泰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全县正鼓足干劲,向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发。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