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集思广益谋建筑业良策 尽心竭力促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集锦
2023-05-11 09:31:24

大变局下的生存之道

ImageFetcher (1).jpg鲁贵卿中建集团原总经济师、平安建投原董事长兼CEO

就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来讲,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数字化、城镇化“三大基础性因素”或称为三大趋势,将长期影响或左右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个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当前,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是我们不得不长期面对的大问题。第二个趋势是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会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智慧化、互联化,不仅仅改变了技术基础与生活方式,更关键的是将会改变生产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第三个趋势是我国城镇化。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未完成,从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到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化,再到90年代至本世纪前10年的城镇化,以及现在处于的新型城镇化,这是我国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重大社会变革。

除以上三大趋势外,还有一个长期影响和左右我国经济的基本因素就是中国人的民族特性,主要表现在:勤劳节俭,喜欢储蓄;偏爱田地,喜欢置业买房产;重视子女教育和家族文化传承。这种国民性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三驾马车”,加上我们经常讲的经济短期增长的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比较强的韧性。因此,我们的经济预期没有理由过于悲观。“三稳一优”即稳预期、稳市场、稳就业、优结构是我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对企业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工程建设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两个方面的十大风险。外部风险:宏观经济走弱不确定性增加带来的风险、产业供应链生态恶化带来的风险、非市场因素多信用不足带来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带来的风险;内部风险:企业战略摇摆不定带来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变化带来的风险、企业家欲望管理不当带来的风险、企业运营偏离常识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带来的风险。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十面埋伏”。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有很多机遇,遇见机会“靠运气”就可以发财;第二个阶段是野蛮生长时代,“靠胆大”就可以发财;第三个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靠精细”才能做好;现在是第四个阶段,困难重重,要“靠耐力”才能活下去,韧性就是耐力。斗转星移,活着就好。如何迎接新挑战、活下去,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难题。

随着高速度增长时代的结束、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开始,企业必须由“高速增长”真的转向“内生性高质量发展”。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认清本质,回归常识,尊重人性。什么叫认清本质呢?一个企业存在和经营的本质首先就是它的产品和服务,要能够提供长期的好产品、长期的好服务;回归常识就是经商要遵循商业规则,要实现收支平衡,收支要能够盈余,企业才可持续,不能坑蒙拐骗,不能投机取巧,不能赌博,不能赌气。工程建设企业要着力实现生产要素在项目上的优化配置,提高项目生产力;尊重人性,就是要以人为本,管理需求、善待员工、服务顾客。要做好自己、做强自己,这是最好的“确定性”,要用这种“确定性”去穿越经济周期。

怎么才能活着?关键是“八个重要”:信心比黄金重要、自力更生比依靠外力重要、实事求是比追求时尚重要、回归常识比寻找秘籍重要、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比关注自身利益重要、人的因素比物的因素重要、现金流比利润重要、合作共赢比单打独斗重要。宏观形势十分严峻,三大趋势不会逆转,行业面临“五大挑战”、企业风险“十面埋伏”,应对策略没有高招,正道在哪里?我认为坚持这八句话就是最重要的。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抵御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具体来说,要走好三条路:

第一,走好内生性发展之路。企业要紧跟客户,眼睛向内,做强自己,做好自己。

第二,走好商业模式创新之路。一是提升效率的商业模式。效率的提升,最直观的贡献便是成本的降低,既包括直接消耗的物化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二是提升效益的商业模式。打通价值链,前端找设计,后端找运营。实现E+P+C+O的一条龙服务,从附加值逐渐变低的施工端,向高附加值的设计、运营转型,通过高效的管理,做到效益的提升。三是改善生态的商业模式。着力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命运共同体,实现共生、共享、共赢。

第三,走好企业数字化之路。数字化转型要克服“三座大山”,即IT与管理两张皮、信息孤岛部门墙、业财资税数据篱。企业数字化建设应当遵循“九个必须”:必须更新思维模式、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必须统一管理语言、必须人机结合——人+机—机+人、必须实现三个基本要求、必须实现业财资税一体化、必须着力实际场景应用、必须实现产业生态圈数字化、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积极应对建筑业数字化 转型带来的现实挑战

ImageFetcher (2).jpg王广斌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加严重。中国银行数据表明,中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由于建筑业工作环境、建筑工人年龄结构等原因,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业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减少。因此,必须保证劳动生产力在2030年之前提升45.5%,才能够填补劳动力的缺口,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提升建筑业劳动力,最根本的路径是提升劳动生产率。一是提升工业化渗透率。工业化建造采用流水化作业模式,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提高时间利用率,缩短作业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提升数字化渗透率。建筑行业数字化的转型、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14%~15%的劳动生产率。三是提升产业培训率。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表明,培训的费用增加1%,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力会提升1%。

从企业的研发来看,建筑业企业研发强度低于大多数行业。将全球研发投入前2500强公司划分为15个行业,建筑与材料行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净销售额的1.7%。未来,建筑业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同时,需要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过程的工业化、数字化水平。

数字经济企业在规模、成长性方面,都处于引领地位。数字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技术。我国互联网+新业态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并驾齐驱,正处在领跑全球数字技术的门槛上,正处于数字经济发挥关键性作用的阶段。因此,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面对数字化转型,每个企业都需要改变发展战略、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谨慎评估、合理决策,以适应新的行业生态。

在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行业共识的前提下,建筑业企业必须正确理解数字化发展内涵。要理解数字化转型,必须理解数字经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数字经济融合部分,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一是重塑客户的体验,降低成本,使生产的人、财、物、产、供的要素得以更有效利用。二是重塑企业和组织的运营模式。进行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整个项目管控,能够及时决策。数字技术应用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组织变革,进而提高绩效,这是判断准则,也是目标。

BIM技术可以将产品本身变成数字化,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价值增值,没有BIM技术不可能实现数字化创新。因此,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关键技术是BIM技术,包括产品、过程和组织的数字化模型技术(POP)。企业要重视供应链数字化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项目数字化,即项目本身的数字化要基于BIM进行项目生产和管理。二是企业数字化,即基于BIM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把项目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集成整合在一起。三是产业数字化。基于BIM、ERP等数字化技术完善产业互联网。

当前,国内外形势均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随时面临各类突发危机。信息技术、自动化、互联性和AI(人工智能)让变化持续不断发生,企业能否活下去、活得好,取决于驾驭指数级变革的能力。建筑业企业要深刻理解数字经济的根本性质和目标,数据、信息和知识是数字经济价值创造的主要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将数据、信息和知识融入在产品与服务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中,让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是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突破口;要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目标是效率、客户和平台;要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在思想模式、技术变革、生产管理方式以及商业模式上的长期持久的系统性变革。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