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集思广益谋建筑业良策 尽心竭力促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集锦
2023-05-11 09:31:24

数字化赋能工程企业新型竞争力

ImageFetcher (7).jpg孙越东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到,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2022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了“2025年,建筑产业互联网体系初步形成,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的发展目标。

除了政策方面在助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当前“新形势+新技术”也正在催化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升级。在竞争压力渐强、经营风险渐增等新形势下,工程企业更是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产业链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全要素管控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企业的新型竞争力。

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管理

在数字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管理”包括两种形态:一是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二是企业资源管理ERP+项目多方协同平台。

一是从投资/房产、设计/咨询,到传统的工程施工、建材/物流,乃至后期的运营/物业管理等业务板块,都科学地设置和打通全链路管理,使得产业链上的企业通过数字化全链路的管理,能够高效便捷地完成项目立项、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料管理等工作。

二是通过多方协同与数字化生产工具辅助,实现业主投资方、工程总承包、设计、施工、监理、供应商等项目多方的社会化协同和流程贯通,完成项目前期报建管理、招标采购管理、造价咨询管理、工程设计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竣工结算管理、项目试运行(竣工验收)及工程移交管理等全过程管理,满足投资、合同、资金、产值、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环境等全过程数据、档案共享的需求。

工程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

通过“数字化”赋能工程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施工、数字化交付、数字化融合等方面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投标成本进行科学合理测算来降低项目投标风险,提升中标率;在项目经营中,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以成本测算为源头的经济管控一体化;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帮助企业提升供应商寻源、资信查询、成本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BIM+PRP(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从设计、施工到验收的数字化交付;通过“业财融合”和“项企融合”两大融合,实现企业在横向业务管理和纵向集团到分公司、项目部的数字化管理融合。

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管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领域的深化应用,智能建造正在提升项目现场全要素管理能力。未来借助全要素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提升,从业主监理、设计、供应商,到施工班组、物业管理等各个项目参与方,可实现管理链条上的高效协同;施工现场进度、人员、物料、环境、质量管理等各项生产运营数据实现集成共享;同时借助视觉分析、语义识别、数模融合等的数字孪生多维算法技术,以及物联网设备的整合应用,实现“工程物联、人机共融”,智能建造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立数字化支撑平台

要实现上述的全产业链管理、全周期管理、全要素的数字化管控,就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借助涵盖技术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移动中台、AI中台等能力的中台支撑体系,一方面赋能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实现和产业层面第三方管理数据的有效融合。同时还可以借助平台强大的智能风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营销、法律、财税、运营、安全、成本等业务运营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智能化风险管控。

确保工程质量 创建优质工程

ImageFetcher (8).jpg张国义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工作办公室主任

国家优质工程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确认设立的工程建设领域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最高奖为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设立于1981年,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跨行业、跨专业的国家级质量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坚持“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国优精神。截止到2022年年底,41年间国家优质工程奖共评选出获奖工程4729项,其中金奖215项。

想要创建优质工程,首先必须明确工程质量的内涵是什么以及优质工程有哪些特点。我认为,工程质量的内涵包括功能性质量、工艺性质量和外部性质量。功能性质量是指建设工程要适用、经济、安全、耐久;工艺性质量是指实现功能的施工工艺精良;外部性质量是指无关使用者使用功能,主要是传承中华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或者是绿色节能等增加全社会福利的质量部分。

优质工程应该具备五个特征: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饱含知识成果,蕴含匠人匠心,充分发挥效能。

首先是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二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实现建设项目与长远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三是绿色节能环保,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普遍在50年以上,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每建设一个低能耗的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于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程序合法合规本质上既是为了协调好建设工程与自然环境、与周边建筑物的关系,也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则是实现建设工程使用功能、护佑民生福祉的底线。

再其次是要饱含知识成果。建设工程设计必须优秀,设计质量直接框定了建设工程功能性质量的上限。建设工程还要勇于科技创新,在目前建设领域科技进步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从应用技术、局部创新走向基础理论、全面创新,实现工程设计最前端方案设计、工艺包设计的突破。

从次是要蕴含匠人匠心。优质工程必须是饱含匠人匠心、施工工艺精良的工程。2000年我国建筑业以“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为指导原则进行验收制度改革。此次改革在明确各方主体必须达到最低验收质量标准的同时,放开施工操作工艺方面的竞争。优质工程作为竞争优胜者,施工工艺精良是其必须具备的特征。

最后是充分发挥效能。让人民享有更多发展成果和发展实惠是创建优质工程的根本目标。工程建设最终目的是发挥效能,达不到可研或设计产能、不能发挥最终作用的工程绝对不是优质工程。

日常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质工程的基础,创建优质工程是日常质量管理的拔高,加强日常质量管理是工程创优的不二途径。工程建设具有施工环境复杂、产业链条长、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等行业特点,无法像制造业一样采用标准化模式控制质量。因此,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一是要建立覆盖全员全流程全要素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明确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职责、检查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质量要素管理到位,质量责任得到落实;二是规范质量行为、落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工程质量的根源是质量要素管理部门或人员的质量行为,质量行为标准化是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三是施工质量控制要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强化基层施工技术人员对技术交底的责任,以及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四是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深入进行质量监督,实现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在做好日常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创建优质工程的管理要点可以总结为:全面策划、科学管理、程序合规、设计先导、科技引领、绿色建造、精益求精、过程管控、一次成优。创建优质工程一要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努力,科学管理,尤其是发挥建设单位牵头、协调各方的作用;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设计,贯彻先进设计理念;三要超前进行质量策划,不仅重视实体质量策划和科技创新策划,更要注重通过质量管理策划,把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落到项目部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四要坚持过程质量控制,在当前检验批验收制度的基础上,将质量把关前移至工序质量控制;五要注重过程资料收集。


网友评论
 Top